頸椎病是由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引起的椎體骨質增生、椎間盤突出癥或椎體后側骨贅突入椎間孔或椎孔,壓迫神經根血管或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神經癥狀。該病屬于中醫癱瘓范圍,被認為是由老年人內臟功能衰退、氣血不足、外感風寒濕邪乘虛內侵、脈絡氣血運行不暢、不通則痛;肝腎不足、筋骨失養不堅、發病。隨年齡增長,頸椎間盤會發生退行性變化,如彈性下降、纖維環變性等;長期從事低頭工作,如書寫、縫紉、繪圖、刺繡等。,易引起頸部軟組織的慢性勞損,加速椎間盤退行性變化。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頸椎病。臨床表現為頭頸、肩、上肢、肩胛、背隱痛、頸椎活動有限。
頸椎病。
臨床上分為神經根、脊髓、椎動脈和交感神經。神經根主要表現為肩膀和上臂麻木、腫脹、灼熱和針刺。脊髓類型表現為運動和感覺障礙,如下肢無力、步態笨拙、步態顫抖、肌肉緊張等。椎動脈類型表現為頭痛、眩暈和突然昏厥。交感神經類型表現為面部紅潤、頭暈、眼花、耳鳴、心律不齊等。壓迫食道會導致吞咽困難。
嚴重者影響老年人的工作和休息,應加強日常治療。
(一)日常調養法。
(1)注意保暖,避免感冒。
(2)長期低頭者需要定期移動頭頸,消除頸項軟組織過度勞累,恢復頸椎正常狀態。
(3)睡眠時選擇合適的枕頭,不要太高或太低,以免因姿勢不佳而生病。
(二)藥物調養。
第一,常用驗方。
芍藥60克,川斷30克,木瓜12克,甘草12克,水煎服,10劑1療程。
鹿銜草10克,丹參10克,熟地12克,當歸10克,白芍10克,川芎10克,薏苡仁15克,威靈仙12克。每天煎一次,每次兩次。一個療程30天。一般2~8個療程。
第二,中成藥。
壯骨關節丸,每次5克,每天3次。
木瓜丸,每次30粒,每天2粒。
(三)針灸調養。
取曲池、陽溪、肩井、內關、小海等穴位,注射15~20分鐘。
主穴位:以病變部位夾脊穴,大椎,肩骨,曲池,足三里,絕骨,取身柱,腎俞,環跳,陽陵泉,肩井,天宗,陽池,中渚為配穴。按艾條溫和的灸法治療。每個穴位選4~6個穴位,燃燒艾條的一端,先靠近皮膚,然后慢慢改善,直到病人感到舒適時固定在這個部位(一般距皮膚約半寸),連續熏5~10分鐘,直到局部變紅。每日灸治療1~2次,每日灸治療1~2次天。
四是按摩調養法。
按壓肩井、極泉、天宗、曲池、合谷穴等半分鐘。
(2)用拇指、食指提取肩井穴,捏合谷穴,每次3~5次。
用中指指指扣撥極泉和小海穴3~5次。
(4)用手掌擦拭頸部和上肢,加熱皮膚。
五是體育調養法。
頸椎病治療練習。
取坐位。①頭部旋轉,從右到左,從左到右,慢慢進行。②頭向前彎,下巴向胸,頭向后仰,向上看。③頭向右彎,向左看;頭向左彎,向右看。④頭部容易旋轉。⑤聳聳肩,靠近耳朵,開始左右肩分開,然后同時做肩膀。
六是氣功調養法。
太極氣功站立,膝蓋稍微彎曲,上肢伸展,肘關節和腕關節像燕子的翅膀一樣彎曲。頭部旋轉繞圈,先順時針;后逆時針,配合呼吸,前屈時開始呼吸,后屈時開始呼吸,每周呼吸一次;雙手同時旋轉繞圈,右手逆時針旋轉,左手順時針旋轉。重復10~15次。
健康熱線:021-6685 5555
地址:浦東新區上南路4091號(近凌兆路)
公安部備案號:31011502000970
ICP備案號:滬ICP備16020585號-19
醫療備案:滬衛(中醫)網審【2014】第20013號
本網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療及醫療依據。